分层教学,优生拉动,立足高一,着眼高三
——高一年级“同班异课”教研活动反馈会
2013年10月30日下午4点半,高一年级“同班异课”教学研讨系列活动第一阶段反馈会在学校五楼会议室顺利召开。马锐雄校长、程烂谟副校长和以魏育栋副校长为首的高一年级领导小组成员以及高一甲2、甲3、A3三个火箭班和A10班的所有科任老师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我校一直以来关注课堂,研究学生学情,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来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至今已取得了高考重点率大幅增长、名牌学校逐步突破和连续八年获“深圳市高考卓越奖”的辉煌成绩。然而,成绩属于过去,如何在已有成绩上进一步突破,如何培养优生并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有效的优生培养模式成了全体龙高人的奋斗目标。本届高一年级生源良好,整体素养较高,优生群体较以往大有增加,针对这一新形势新特点,在马锐雄校长的指示下,魏育栋副校长带领高一年级领导小组各成员共同研究,在全年级发起“针对性、系列化”的教研活动,“同班异课”——这一新型听评课模式从火箭班开始拉开了整个活动的序幕。每周三,魏副校长、陈丽副主任和四位年级组长分两组蹲守一个班,全天听课,很多老师自发跨班甚至跨科参与听课,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教研氛围非常热烈。
反馈会由陈丽副主任主持,她根据前一阶段每周的“同班异课”听课结果以及高一新生的整体情况分析了培优工作的重要性,拉开了此次“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教研评课研讨会议的序幕。随后四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就本班级的学生整体情况进行了总结性汇报。接着,两大理科科组长宁发根老师和张舜武老师也对火箭班学生学习理科的近期状态谈了各自对培优工作的想法。在各位老师发言的基础上,张转业级长和唐劲松级长代表听课小组,向各位领导和老师详细反馈此次听课过程中的各科老师的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和改进措施。
听完各位老师们的情况反馈后,魏育栋副校长详细介绍了“同班异课”的原理及其内涵——“同班异课”是针对班级教学中存在的综合性问题,它包含三个方面内容。第一同一班级学生,同等教学条件,不同学科,哪个学科的老师教学的方法受学生欢迎,效果最好;第二为何同样的班级,有的科目成绩好,有的却不理想。看不同科目全体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基础、优差生的分布,以及学习的潜力;第三它是要解决同一班级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问题。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与教师共同讨论,提出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魏校长提出要“听课观班、评课议班、集体备班”,通过“三观”、“二问”,即一观班级文化,感悟班主任的工作;二观学生状态,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同时感悟班级风气;三观师生合作,感悟教学效果和一问学生是否健康听课,学生累不累、压力大不大、状态好不好?苦中有乐否?二问不同授课科目学生反应不同,不同在哪里?从而将我们的视野从单一引向多元,从平面引向立体,从局部引向整体,从关注学科引向关注学生,从关注课堂成败引向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通过魏校长形象而详细的诠释,与会老师对此次会议的主题“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着,任教高一的程烂谟副校长从科研的角度对火箭班的学生做出如下定位:在保证火箭班的孩子100%上重点的基础上发现优等尖子生上名校,让每一个火箭班的孩子都能受益。同时对火箭班学生的学情做出如下分析:课堂不活跃并不代表学生不积极,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更值得我们肯定和关注。整个会议气氛轻松热烈,各个老师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路大开,表示收获颇多。最后,马锐雄校长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和指导。马校长对优生培养提出了八字方针,即“优化思维,改善人性”。马校指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优异的成绩,我们更加要学会去优化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改善学生的人性,培养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远见的人才;要培养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合作精神的人才;教师培优工作的主战场应该在课堂,作业要有针对性、代表性,作业量则要适中。
本次“同班异课”教研交流学习活动拉开了高一年级以科研提高内涵的序幕,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整个会议各个老师准备充分,交流内容实用性高,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会实现双赢。
反馈会


甲3·英语·钟春霞老师

甲2·语文·邓学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