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实验区,参加新课程师资培训的老师讲述培训的感受,其中一位音乐老师的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新课程培训一改以往纯理论灌输式的讲座,注重操作层面的培训,直观形象,易学、易吸收。过去我教唱歌,学生学会了,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可现在我改变了这种想法。在培训时,一位同事示范教《划船》一课,不仅教会学生唱歌,还让学生体会在风平浪静里划船、碧波荡漾下泛舟、急风暴雨中拼搏、龙舟竞赛时奋进的不同感受,同教一首歌,不同的教法,学生的情感体验大不相同,这种观摩研讨式的培训,我们教师怎么会不欢迎?”
课改实验一开始,锡山实验区在调研中发现了两种倾向:一部分实验教师改变不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有一部分实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得不透,在课堂教学上大做表面文章,重形式轻内容,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为此,实验区围绕新课程理念采取“示范课”、“研究课”、“对照课”,对广大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一位实验教师谈到她听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蝉》的感受,“以前我认为语文课除了教课文外,不会有其他方式,想不到老师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捕蝉、捡蝉蜕、听蝉鸣叫,又在老师指导下让孩子在网上获取有关蝉的知识,写研究蝉的报告,制作蝉的标本,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体验创造、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我这才真正感悟到,教师是课程和学生的联结纽带,是促进两者沟通的桥梁。”
在研究典型课例中打造新教学方式
对新课程的理念,教师能够接受,但真正落到课堂上,尤其在很多具体细节问题上,教师们难以摆脱“灌加练教教材”的痕迹。针对这一现象,锡山实验区组织优秀教师进行说课,让他们就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如何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过程,发现其闪光点等,并就某一节课的设计理念、设计特色、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等进行说课。在谈到此类培训时,许多实验教师深有感触地说,“要实施好新课程、新教材,就要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一要教给学生方法,二要与学生一起体验和感悟教材中丰富的内涵,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学,怎样去做。”
在争论辨析中碰撞出智慧火花
新课程内容综合性强、弹性大,教材为教师留有的余地大,同是一节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法,同一个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教法也会有变化。另外,许多教学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充满创意。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算好课呢?针对诸如此类的疑问,锡山实验区采用“点评”形式,就某一具体课例让大家评议。“点评”式培训让教师各抒己见,在争论辨析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位年近50岁的实验教师告诉我们,“以往我只知道教好书,对一些教学理论从不过问,课改实验后,通过培训,耳闻目睹,加之自身学习,我理解到,什么是好的课?就是教师应建立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应和学生一道探求知识、分享学生探究的快乐。”她的话让我们确实地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教师的角色起了变化。
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
实验教师的疑虑和困惑有时无法解答,锡山实验区便采取质疑答辩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请专家深入一线,为教师答疑,或是让专家向教师提出问题请其答辩;二是不定期举行课改研讨会,通过交流座谈形式,让实验教师把每个月的收获、感悟与困惑,把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摆出来,采用分组参与式研讨。谈到这样的培训,老师们说,“有时候某个人的发言诱发出一个又一个奇思妙想,有时候某个人的几句话使困惑难解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样的培训能引发每一个参与者的激情,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更加明朗清晰,知道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努力,把握正确的课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