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探索 > 正文

我教《科学》课

【来源:科学教育网 | 作者:杨菊环 | 发布日期:2006-05-27 | 点击数:次】

新课程强调了实践性学习,让学生从室内走到了室外,学习过程变成了实践——探究——实践,也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再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总结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再运用到实践中。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做到了学有所用,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另外,《科学》课程最显明的特点就是强调了科学探究。通过探究过程,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一些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形成了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科学》教材的编排也体现了这些特点,刚开始选取一些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比如水、空气。学生们能够很容易地提出一些问题:如水的组成、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为什么物质会在水中消失等等,对于这些问题,老师只要稍加指导,学生就能想出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讲《水的三态变化》这一节中,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水的三种状态的特点,然后提示他们把自己看成水分子,让他们集体演示一下三态变化过程。学生开始排成四列纵队,原地踏步演示固态的冰,接着稍稍分散开,小范围走动演示流动的液态水,最后向四面八方分散开,演示气态的水蒸气。通过演示过程,学生认真总结、讨论,从分子运动的角度解释了水的三态变化。同时,还初步学会了建立模型的方法。可见,只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完全可以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是立足于人的发展。今天的学习是为以后的生存与发展打基础,是为学生一辈子考虑的。所以说,新课程改革改得确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