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不是一个课堂上发生的故事,是一个教学生活中的故事。这样的叙事报告总是能够引起我心灵的共鸣!)
弹指间,为人师已经十年了。十年来,自以为默默耕耘,循循善诱,自己在学生心中一定是一个善解人意、和蔼可亲的好老师,但今年春天的那件“来苏水事件”却令我自惭形秽,它时常警醒我,在少儿教育中要多用爱心来呵护童真。(旁批:一个矛盾冲突的引子,引人入胜。)
两个月前初春的一天,在一年级三班的课堂上,许多学生都感冒了。教室里孩子们的咳嗽声和喷嚏声此起彼伏。作为班主任,看着孩子们红红的脸,干裂的嘴,我忍不住嘟囔了一声:“这讨厌的感冒,有点儿来苏水消消毒就好了。”(旁批:具体的情景描写)
下午,有我的语文课,由于一点私事耽误了时间,上课铃响了,我才一路小跑匆匆赶到教室。“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6页,我们开始上课。”这时,我发现一向爱出风头的姜鹏飞一只手提着什么,另一只手在手忙脚乱地翻书。我说:“姜鹏飞,放下你手中的东西好吗?”“老师,给你,来苏水来了。”他站起身,高高地举起手来,脸上满是狡黠和自豪。——原来他手里提着一个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了清纯的水。
“从哪里弄来的?”我大声问道。
“是从我家的饮水机上灌的,全是纯净水。” 姜鹏飞立即满脸通红,嗫嚅着说。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姜鹏飞,经常在课堂上闹笑话,这次又要搞恶作剧了。我更生气了,几步走到他跟前,把他手中装水的塑料袋扔到了垃圾桶。这时,我意识到耽误的时间太多,就没有再去注意他,调整了思绪,继续上课。
下课了,由于我忙着开会,便把这件事淡忘了。晚饭后,家里的电话响了起来。“你好,是郑老师吗?我是姜鹏飞的妈妈”“您有事吗?”“是这样,今天中午姜鹏飞回到家很高兴,还在饮水机边用塑料袋接水,说要带到学校去。还问我,用塑料袋装的水不就是‘塑水’么。我很奇怪,问他要干什么,他说郑老师要用。可是,下午回到家,他却满脸的不高兴,并说您把带水的塑料袋扔到了垃圾桶。这孩子,我也弄不懂他究竟在搞什么,是不是惹您生气了?”“哦?我要用?”我一下子就懵了,努力地想着……(旁批:故事的高潮,这让任何人看了都会去思考。)
蓦的,一想起上午的“来苏水事件”,我恍然大悟:来苏水?用塑料袋装水?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来说,二者之间完全可以划等号!回想起当时的一幕幕,我明白了,姜鹏飞虽然调皮,但很有上进心,很乐于助人。他当时只不过想为同学们做件好事,却由于我的急促和草率,轻易地挫伤了一颗纯真的童心!感谢姜鹏飞妈妈的提醒,否则……,我不敢再想下去。在心里,我一遍遍地责备着自己。 (旁批:记叙自己的心理历程)
第二天早晨,我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看到顽皮的小鹏飞已经又在教室外玩耍了。我加快步子走过去,他一看到我,一脸的陌生和茫然,很明显的缺少了以往的活泼与亲近。(需要我们的行动)
我蹲下来,用胳膊揽过了他的小肩膀,真诚地说:“对不起,鹏飞,昨天的事情,老师错怪你了。”
他眨巴着又黑又亮的大眼睛,歪着头看着我。
我接着说:“但是,来苏水不是用塑料袋装水。它是医院里的一种药水,班里感冒的同学多,老师想用它来消消毒。老师错怪了你,诚恳地向你道歉,你能原谅老师吗 ?”
这时,孩子的小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他不好意思地抚摸着脑袋,小声说:“没关系,郑老师,我看着你着急,就想帮帮咱班的同学们,可……可我不懂啥叫来苏水。”
“鹏飞,你是一个好孩子,关心集体,乐于助人。但是,平时要注意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和同学们搞好团结,那样,老师和同学都会愿意和你做朋友的。你能做到吗?”
他认真地点了点头,使劲地抱住我,脸上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旁批:接下来,是整个事情之后的反思,从小处和细节,身历其中的教师都在学习和进步。)
几个月来,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面对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时时暗暗地告诫自己:每当我们发现了孩子天真的过错,不能一味地去批评和训斥。一次不经意的过错,就可能会挫伤孩子纯真稚嫩的心灵。育人工作,责任重大,特别是少儿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辈子。我们要用自己的满腔爱心去珍视孩子的童心,去呵护孩子的童真。每一位为人师者,都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