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告诉我们,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真谛就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学校管理更应当树立“人本”观点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众所周知,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的人则是教师。因此,教师就是学校的主体,教师就是学校发展的起点和终点。学校要发展就要优先发展教师,学生要发展也要优先发展教师,一切都要从教师出发,都要以教师为根本。所以能否拥有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肯奉献的教师队伍,就是能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一个学校能否获得更好更大发展的“晴雨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个学校的不懈追求,也是每个学校的终极目标,还是社会各界的强烈要求。当前的教育面临着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教育的竞争也是空前的激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教师发展,培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升的关键。
我校位于苏州市近郊,离市区、园区开发区仅数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同时由于近年来星海学校、草桥中学等“名校”的崛起,再加上原有的传统名校,使得我校施教区内不少优秀生源流失。这样,我校在起始阶段就慢了一拍、输了一着。在这竞争激烈甚至于残酷的氛围中如何立足,如何占有一席之地就非常鲜明迫切地摆在我校面前。引进“名师”提升学校形象进而留住优秀生源不失为一条捷径,因为名师就是招牌,名师就是“活广告”,名师能最大限度地吸引人的关注,但引进名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不一定能把名师留住,况且引进名师也不可能大批量地引进,“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我认为,一所好的学校,一所能吸引人的学校绝不是靠一两个名师(如特级教师、劳模教师、学科带头人)撑起来的,而是靠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撑起来的。而优秀的教师群体怎么来?我认为就在于挖掘自身潜力,加强教师发展,尽快使“本土”教师成长起来,尽快使“本土”教师成为师德高尚、教学精湛、科研高超、乐于奉献的人,尽快使“本土”骨干教师的“底盘”丰厚起来。本于此,我认为发展教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为每个教师创造一种氛围。创造一种适于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创造一种教师之间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创造一种将教师积极性调动起来的良好氛围,创造一种将整个教师队伍凝成一股合力的良好氛围。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着力打造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全面提高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同时由于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人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对教师的发展要有耐心,需要时间。
其次,学校通过多种途径为教师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一个好的演员实现自身价值是在舞台上,同样,一个好的教师实现自身价值是在教学中。那么这个平台怎么搭?如何使教师尽快在舞台上唱主角?我校是这样做的。一、进行政治学习,用先进思想武装教师的头脑,例如传达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老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例如传达“中共中央关于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通过政治学习,全校教师都达成了一个共识,不但要发展业务,还要发展能力,还要全面发展。二、进行业务学习,让教师共同探讨教材,集体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发展),要求每一位教师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备、来上,争取人人上出“我最满意的一节课”。“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置身于浩瀚无边的“教海”,不学得一身过硬的本领(这些本领包括专业知识、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或其他专长)是无法立足的,只有平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打磨自己,具有永不满足的精神才能“学高为师”,才能立足讲台。三、给荣誉、压担子,为了提升教师的素质,加速教师的发展,使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尽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扩大自己的知名度。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然,“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也不是好教师”,学校会及时地给取得成绩的教师争取各种荣誉,使其更具知名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教师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少教师在奋斗的过程中也非常渴望荣誉,非常想获得各方面的认可。可以说这也是教师的合理追求,只要他们在实现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实现自我即可,因为他们的发展目标也是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统一。诚然,优秀的教师并不一定是戴着桂冠的教师,学校给教师戴桂冠不是为了桂冠而桂冠,这只是一种手段,一种鞭策。学校面对一些毫无经验甚至可能还略显青涩的教师敢不敢把重担放到他们肩上,敢不敢用压担子的方式使其前行,他们又能不能“负重前行”,这都确实需要魄力,而我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大气,。近年来,我校一批毛头小伙都都承担起了学校赋予他们的重任,也都经受住了暴风雨的洗礼,。当然,实验有成功也会有失败,面对失败者,学校给予的不是斥责、惩罚,而是更多的宽容和信任。不久,一个新的机会、一个更重的担子又会交给他,让他重新证明自己,让他弥补以前的遗憾,让他实现无悔的人生。
最后,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我们采用的是感情联络人,待遇吸引人,事业激励人。一个成功的集体无一不是充满温情、起乐融融的。只要校领导和教师心连心、心贴心,教师在工作上就会安心、心里就会舒心。现在的社会,光讲感情不讲待遇是行不通的。因为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也生活在柴米油盐中(而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也有过更好日子的欲望。这时学校除了要以感情留人外,还要努力提高待遇,用待遇留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心无旁骛,专心教学。现下,面对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单纯地靠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很不够,还是不能持久,这时就还必须用事业去留人。因为惟有对事业的忠诚和不懈的追求才是维系和激发人的积极性的永恒动力,也才是一个人留下来的最大理由。
综上所述,学校要发展必须要依赖教师的发展,反之,教师的发展也能推动学校的发展。当然,教师的发展除了以上这些外力外,还必须靠个人对事业的孜孜追求。
(本文获江苏省中语会2004年论文评比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