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探索 > 正文

教学设计方案,谁主生成?

【来源:中国教师发展学校网 | 作者:周玉荣 | 发布日期:2006-05-27 | 点击数:次】

近日在准备夏令营录像课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地感受到自己所处角色地位的被动性。明天就要正式录像了,今天我再一次来到太平桥中学,和有关老师讨论确定设计方案的某些问题,甚至包括演示文稿、投影胶片的使用等具体操作内容与方法等等,我太多地陷入了具体操作方法的设计中,甚至有越俎代庖、表演双簧之嫌。

记得建立教师发展学校初期,我们曾请华东师大胡慧敏老师介绍他们到中小学做教育研究的经验。他们持有的学术观点之一是大学教师点拨、导引教育教学理念和行动研究的方法,不提出任何具体的教育教学操作方案,操作方案由教师们在行动研究过程中自主生成。当时我想,中小学教师最渴望的是我们能给他们指出操作方案,胡老师他们持有这一观点是因为大学教师的专业背景致使大学教师不擅长提出操作方案,擅长的是指出操作方案背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又以教学法为专业根基,我应当将理念与操作相融合,较多地和中小学教师探讨操作方案,操作方案应该在我和中小学教师之间以及中小学教师之间的互动中生成。几年来我坚持这样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次搞录像课,我为什么会进入如此被动的角色呢?归根到底,还是想让听课看录像的人见到所谓比较完美的教学效果,远离了真实情境的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