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陆育才联合中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以二期课改为契机,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口,将推进二期课改与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推动和强化学校改革发展,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坚持走“教师发展学校”道路。
1、转变教师观念,完善教师校本培训体系,建设学习型组织。
2、加强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满足教师日益增长的专业发展需求。
3、用现代课程观武装每一位教师,使多数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坚持科研领先,让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研究课堂改革,提高育人水平。
5、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创新教与学的方式。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课改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1、成立领导小组和课改实践研究小组
2005学年,二期课改将在全市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全面推开,为了确保我校的这项工作能积极稳妥进行,实现教师、学生的平稳过渡,我校将于本学期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代表一人,重点以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代表为主体,共同研究对策,制订组织实施学校二期课改规划的具体日程安排。在此基础上,我校将把所有的区级、镇级和校级骨干教师组合起来,成立二期课改的研究小组,研究新教材、新教法,上研讨课,就如何落实课改精神,开展素质化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并成为二期课改的先行者。学校将有意识地扶植这个研究组织,使之成为学校的第一个学习型组织。
2、建立科学的监督保障机制
二期改革是上海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任何改革都需要制度的保障。为此,在今年暑期中,我校将继续实施和完善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听课评课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考试考核制度等;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改的热情,努力营造课改良好氛围。这将从根本上确立广大教师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改进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学校二期课改的实施有重大突破。
(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将积极探究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使他们在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推进课程改革。
1、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
——更新教育观念
思想的先进是根本的先进,思想的落后是根本的落后。为了使广大教师尽快适应二期课改的全面推广和进入角色,我校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把务虚会的重点放在推进二期课改理念更新、方法研究上,并坚持每学期组织2~3次二期课改方面的系列讲座。在今年暑期专门组织教研活动,系统研读《二期课改的行动纲领》和《课程标准》,并力求把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新要求理解透彻,促进教育教学观念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在组织教师到区内或市内的二期课改试验学校学习,以他山之石攻玉,缩短把教学理念逐渐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渡期。
——完善校本培训体系
外语培训:为了适应二期课改要求,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我校已经邀请了育才中学外教开展了两期英语口语培训,最后考试合格率都达100%,提高了教师这方面的能力。今后,我们还将在英语教师中开展第二外语的培训,为开设小语种教学奠定基础。同时,我们还要为准备参加双语教师考证的教师开展专题英语培训,提高其专业英语的水平。
信息技术培训:我校已经邀请了育才中学的教师和本校教师分别开展了三期内容和难度各有不同的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参与和合格率达100%。我校也已组建信息中心,由具有一定基础的、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组成,承担着建设和发展学校信息技术的重任,他们既是可学科的信息技术辅导员,同时又是校园网的网管员。这是对二期课改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趋势的一种组织和人才资源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我校将组织教师参加INTER未来教育的培训,使每一个人都能拿到合格证书,为今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奠定基础。。
NLP与教育整合培训:我校已与上海市易谷教育咨询公司签订合约,由其对我校教师进行以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技巧为主的NLP与教育整合培训,每期10人左右,共计划开展三期培训。2005年4月,我校已经组织第一期培训。这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不仅对教师提高与学生的沟通能力、课堂组织能力、激励学生的能力等方面给予科学的指导,而且引入师生心理测试、交流沟通模式等全新的实施方式,这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2、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训
——请专家指导
我校已聘请了区十三位教研员带教我校的青年教师。在为期三年的指导过程中,教研员们不仅将参与学科教研组活动,指导我校教研,而且将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以课例为载体,从二期课改的理念入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实施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