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新”,主要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教育观念的“更新”,一种根深蒂固的旧的教育观念的破除,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的建立,不是靠一、两次(期)培训就能够解决的。鉴于此,必须将新课程培训进行到“底”,这个“底”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这个“底”就是人员的全面和时间上的持久。 一、必须是“全员培训”,坚持“不培训不上岗”,培训不合格,也不能上岗
上面这句话,是各实验区在推行新课程之初,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在教师培训的动员大会上的必讲之词,一方面表达了各级领导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将新课程进行到底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含有“要挟“之意,不培训,就下你的岗,以让教师引起重视。但是,据笔者的观察,目前很多地方实施的新课程培训仅仅停留在普通教师层面。
按笔者的理解,所谓的“全员培训”,应该是包括教育系统内的所有员工,包含各级各类的教育行政官员,各级各类的教育研究人员,以及普通中小学校的教师。因为没有教育行政官员对学校和教师管理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教师对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
(一)必须对教育行政官员进行新课程培训
教育需要引领,首先需要的是对学校、校长的引领。作为部门的领导者,应该是部门的内行。而当前体制下,不少地方的教育局长们往往不是由教育内部产生的。这样产生的局长要领导好部门的工作,就必须尽快熟悉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一定是“行家里手”,但要“总揽全局”、“提纲挈领”。一些即使是在教育内部产生的局长,也许还是“教而优则仕”,但是时代在变化,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呢?还是需要学习。不可否认,我们的行政领导是善于学习的,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强制性的新课程集中培训,恐怕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和了解新课程的最新知识和动态。
因此对教育行政官员的培训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的宏观观念上,熟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国家推进新课程的基本方针和总体规划……等等,也就是新课程普通常识方面的知识。
(二)对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最为关键
另一方面的引领者应该是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特别是与教师密切联系的县(市)级教研员。他们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上对教师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因为他们手中握有命题权,而由于当前的评价制度的缺陷,往往是学生的期中或者期末考试成绩成了衡量教师工作好坏的依据,所以他们的试卷对广大教师有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
由于各级教研员对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应该加强对各级教研员进行新课程培训,甚至应该做到“培训不合格,就不许上岗”。要让各级各类教研员经过培训能够“进得课堂,出得试卷”,做教师的表率。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对教研员培训后,对其所“上之课、所命之试卷”进行评估考核,直至符合新课程要求为止。
(三)对学校校长进行新课程培训最为重要
校长把握着学校的办学方向,校长是学校的引领者,是教师的“教师”。这个引领,主要是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引领,方法上对教师的具体指导,也是对教师最有影响力的行政和业务领导。新课程是否最终能够落实,校长这一关至关重要。中国有句古话“县官不如现管”,对教师而言“局长说一百句,甚至不抵校长说一句”。为了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让校长熟悉新课程的方方面面,甚至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有所了解。
因此,对校长的培训应该是最全面、最系统,也应该是最深刻的,既有宏观的教育观念上的,也有微观的教育教学方法上的。
(四)对一线普通教师的培训最为主要
新课程的成败,最终取决于直接和受教育者打交道的普通教师,没有他们的积极配合,新课程不可能成功。
普通教师主要是和学生打交道,他们的主阵地是课堂,因此对普通教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学,如何让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宜自己班级的学生,这应该是教师培训的重点。
二、必须改革当前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必须是免费的新课程培训
不少地方对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是免费的,但是,更多地方却把新课程培训当成了又一次向广大教师“伸手捞钱”的好机会。由于新课程是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教育改革,它改革的是教师的思想观念,本身就带有强制性,是违背教师本来心愿的。“自己以前的教育教学已经得心应手了,还搞什么改革啊?”而当前不少地方进行的新课程培训,由于“高收费”更是搞得教师怨声载道,抵触情绪不断,这样的培训又有什么效果呢?
有人说过:“教育是最大的福利。”笔者借用一下:“免费的新课程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对教师进行的新课程培训,必须是免费的,在我国教师收入本来就不高的情况下,要让教师感觉自己就是在享受教育的福利,这样可以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使其更加积极地投身到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来。
(二)培训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培训活动必须持久
目前各地进行的新课程培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专家讲座,大家听;二是各级教研员搞几节新课程模式课,大家来观摩来学习。这两种方法在新课程开展之初有它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两种方法作用已经不是十分明显了。有人形容专家讲座是“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模式课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做做样子罢了。
新课程培训的终极目的就是促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主动地实现新课程提出的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尽快让教师熟悉和掌握新课程理念和方法?笔者曾经在2005年4月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提出“让教师培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模式。
当然新课程培训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需要培训者转变观念,根据培训的目的、培训的对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集体备课、课后说课等形式让受训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而让培训落在实处,让受训者乐意接受并能够迅速实施。
新课程的推行是新中国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当然不可能有“立竿见影”修改,同时还伴随着阵疼,但它必须是一项持久的活动,绝不能半途而废。同样,新课程的培训也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也必须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伴随着新课程实施一路走下去。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