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科研 > 正文

对微课程的意义与开发的思考

【来源: | 作者:程烂谟 | 发布日期:2014-09-18 | 点击数:次】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

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微课程一般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第一种类型:PPT式微课程,此课程比较简单,PPT由文字、音乐、图片构成,设计PPT自动播放功能,然后转换成视频,时间在5分钟左右。

第二种类型:讲课式微课程:由讲师按照微课程要求,按照模块化进行授课拍摄,经过后期剪辑转换,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第三种类型:情景剧式微课程,此课程借鉴好莱坞大片拍摄模式,企业组成微课研发团队,对课程内容进行情景剧设计策划,撰写脚本,选择导演、演员、场地进行拍摄,经过制片人后期视频剪辑制作,最终形成微课程。时间为5-10分钟。

在当今时代,微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微课程开发与应用是时代的要求。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微课程使得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而使终身学习成为技术上的现实。微课程的产生,为微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学习者可以更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尤其是慕课(MOOC)等互联网学习资源的出现,使这一学习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其次,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微课程更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利器。学生的学习不再依赖于课堂,不再依赖于老师的讲解,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学习任务,这可以更大程度上解决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再次,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必然选择。当前,课程建设成为中小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还是国家、地方规定课程的实施,微课程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方式。它不仅为学生的选择性学习提供了资源保证,而且,建设系列化的微课程库,也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最后,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现在的教师,不再是限于三尺讲台、一枝粉笔的教书匠,而是一个自身需要不断充实、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人。我们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学校,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微课程开发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开发微课程呢?关于这个问题,互联网上有许多相关资源,有些甚至还教你一步一步地做起,归纳起来基本上有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解课程。要确定每个微课程的名称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一个具体的问题为主。最好是将一个系统的课程进行切割,切割成一个个子课程。比如,物理学中关于加速度一节,基本上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子课程:(1)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这个概念,即,加速度的物理意义。(2)如何定义加速度,其单位,性质如何?(3)怎样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第二步:选题设计、时间设计、教学过程结构设计、资源设计和教学语言设计。

关于选题设计是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制作,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程变得平凡乃至平庸。其选题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二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仍以加速度一节为例,关于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这一节的难点,诸如它与速度、速度变化的区别,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另外,通过引入具体事物运动的视频或者速度测量表,以及速度变化曲线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因此,适合制作微课程。

第三步: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单里既包括学习任务,还有学习指南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指南中包含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堂学习形式预告,除此之外,还要为学生留出呈现自己的困惑和希望教师如何帮助解决困惑的期望提示的空间。

第四步:制作微课。可以通过录屏、录像、写字板、PPT来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

第五步:检查修改完善。通过课程评价来进行检查修改完善,课程评价就是对课程活动的组成要素及其各个过程环节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包括准备阶段的背景性评价、设计阶段对设计本身的评价、使用阶段对实施效果的诊断性评价。

微课程的开发即可以是一个老师自己在备课过程中制作完成,也可以是教研组共同合作完成。网络上许多微课程都是单人作品,应该说明的一点是,这些开发微课程的人并非都是精通计算机的人士,一般来说,微课程的优劣,与开发者的计算机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好的微课程作品常常胜在创意之上,没有好的创意,即使制作水平再好也只不过是一件平庸的作品。自然,精品固然可贵,但并非只有精品才有意义。只要能在几分钟之内把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演绎清楚,只要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启发(这里强调的是启发,并非仅仅把知识点讲清楚,否则与“填鸭式”教学无任何区别),那么就是一个很好的微课程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