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1)异性交往
杜赛克等人对高中生的兴趣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高中生有关问题的兴趣比初中生高.国外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十六七岁时,初中时期的那种对异性的消极感受几乎全部消失了,大约50%的男生和75%的女生跨过性别限制,建立了异性友谊.从异性交往中,高中生主要体验到的是信任和安全感.据我国学者姚佩宽的调查,53%男生从15-17岁开始有亲密的异性朋友,18%的女生从15-17岁开始有亲密的异性朋友.
高中阶段,男女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产生友谊是很自然的,他们向往纯洁,寻求同伴的理解,是这一时期青年心理需求的反映.然而在友谊与朦胧的初恋之间却无法划分出一条明确的界限,友谊的健康发展可以促进相互间学习,若感情上陷入很深甚至产生性关系,则会影响双方的学习生活.开展青春期辅导,主要是引导高中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异性交往.

(2)价值观与人生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事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高中阶段,个体的抽象思维有了长足发展,这种发展使市中生在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做出理发的价值判断取向也具有突出的从人心理,他们更容易接受同辈人的影响,青年亚文化对他们更具有力,同时,也容易受到大人的影响.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自目标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人们确定生活方式,选择生活道路的指南,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生的追求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个人在青年时代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将关系到今后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的大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思考人生问题,如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样活着等,尽管最初这些思考不是经常性.但到了高二,高三接触到升学就业选择时,对人生的思考就会主动些,经常些.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升学与择业
职业心理学家金兹贝格认为,在10岁之前是职业选择的幻想阶段;之后,个人对职业的选择是以自己的好恶为基础进行的.从十三四岁开始,个人能对某种特定的职业的能力进行评估.在十五六岁时,个人的价值,爱好及目标成为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重要内容.此时,高中生开始认识到特定职业与个人的价值观有特定的联系,并且某些职业比其他职业更适合自己的价值观.17岁是一个巩固期,高中生的举趣,能力及价值观集中在某种特定的职业选择上.从18岁起,高中生对他的尝试性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要求的现实进行检验,并提出既满足个体需求又适合社会职业的职业模式,经过现实检验,高中生会发展形成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这一阶段,他们对自己的举趣,能力有一定的了解,能比较理智地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但对社会需求知道得很肤浅,对如何选择职业,求得职业缺乏经验.因此,开展职业辅导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而明智的选择,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积极地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