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工作 > 心里健康教育 > 正文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马菁 | 发布日期:2013-09-02 | 点击数:次】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前提与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性质是发展性心理辅导,即以全体学生为对象,在人本主义心理理论的引领下,以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及毕生发展心理学观为理论框架,采用班级辅导、小团体辅导及个别咨询等多元的辅导措施,并通过支持、保障等网络系统,提供一些对学生成长必要的经验,以达发展学生自我潜能,完善学生人格之目标的辅导活动。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做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育人目标,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中心扎实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心育活动。本学期,心理中心将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寻求新的创新与突破,力争我校心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具体安排如下:

  •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1、目标:调节与适应(第一学期);成长与发展(第二学期)

2、内容

单元

主题

课题

辅导目标

绪论

总介

介绍老师;心理活动课内容介绍;心理课教学要求

关注我们的心

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心理问题的产生及演变;

心理求助的渠道与途径

人与 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

我的未来不是梦

帮助学生认识每个人都是独特而有价值的,学会欣赏自我、悦纳自我,建立自信

做情绪的主人

帮助学生掌握不良情绪的调节方式,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帮助学生认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成功的花儿需要汗水浇灌,学会用积极的心态与行动应对挫折与挑战。

人与人:

接纳他人,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分工合作。

宿舍你我他

教育学生化干戈于玉帛,学会正确处理宿舍集体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

性格调色板

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性格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帮助学生学会理解、接纳、包容他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变形虫

通过心理游戏,帮助学生学会在团队中如何与同伴有效地沟通与合作,保质高效地完成任务。

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学会理解父母,常怀感恩之心。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帮助学生理解中学生恋情是发生在青春期阶段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不是友情,也不是爱情。

向左走、向右走

教会学生理性地分析中学生恋爱的利弊得失,引导学生妥善地地处理异性情感,走出感情的迷潭。

珍惜生命,活出精彩

人生的彩虹

帮助学生做好生涯规划与设计,用目标引领行动,为实现人生的理想,做有准备、有行动的人。

墓志铭

通过生命线与墓志铭心理游戏,启发学生把握现在,珍惜时间,充实自我,让人生无悔无憾。

我很重要

本节为心理危机干预课。通过一个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教育学生对生命负责,因为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的,轻易地放弃生命不仅是自私与懦弱的表现,也是对亲人的最大伤害,教会学生。在困境时平复情绪及积极求助的方法与策略。

3、要求:

本学期心理课与传美课采取分段教学,即前八周在高一A组上,每周1节;后八周在高一甲组上,每周1节。

1)根据学生整体发展特点及班级差异,及时了解校情、学情,灵活机动地提供菜单式辅导内容,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2)认真备课上课,写好教案,及时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鼓励老师组内、组外相互听课、评课。

  • 心理社团活动

组建2013届学生心理社团,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计划:

1、9月份,新一届心理社团纳新活动 (展板、申报)--马菁负责、罗玲子协助。

2、9月中旬,班级心理委员常规活动(双周一次)---马菁老师负责、罗玲子协助。

3、心理协会常规活动(龙高讲坛、心理沙龙、心理训练等,双周一次)----马菁老师负责、罗玲子协助。

4、小团体心理辅导(双周一次)——童平香负责

5、《心灵之窗》报纸编辑与发行----(每月一期)---罗玲子负责,马菁老师协助。

6、《心海慢步》广播(两周一期)、《心海灯塔》网站---罗玲子负责

  • 个别咨询

严格执行值班制度,要求值班老师按时到岗,耐心咨询,认真做好咨询登记。对典型案例要求有详细的咨询记录,对棘手案例要及时与科组同仁交流,相互督导;对复杂、疑难案例必要时需要及时转介(心理中心值班表见附录)

  • 心理讲座

1、高一年级:马菁老师负责,利用社团时间举办。1学期一次;

2、高二年级:童平香老师负责,1学期两次

3、高三年级:马菁老师负责,1学期一次。

  • 高一年级心理档案测评与建挡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提供更及时、有效地教育与辅导,本学期心理中心将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及评估。---童平香老师负责,马菁、罗玲子协助。

  1. 测评时间:2013年10月份

  2. 评估时间:2013年11月

  3. 评估结果告之与解释:2013年12月

  4. 心理档案建档入册:2013年12月

  5. 测评报告完成时间:2013年12月

心理科组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