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工作 > 心里健康教育 > 正文

沐浴心灵,放飞梦想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马菁 | 发布日期:2014-10-22 | 点击数:次】

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茫的人; 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作为一所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我校长期以来都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开展心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设施先进,师资较强

学校心理中心占地180平米,有心理健康活动课室、小团体辅导室、个别咨询室、放松治疗室、教师办公室多个功能室,配有沙盘、团体训练包、快乐芯放松减压软件、活动课桌椅、心理档案柜及2000余册心理书籍杂志。完备的硬件设施为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学校现有四名专职心理老师,全为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科班出生。其中马菁老师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李银老师为龙岗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老师。学校积极倡导“全员育人”,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是学生心灵的使者。目前,已有100多位老师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班课程学习并通过考核获得B证,在教育教学管理中能够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走进学生心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预”机制,落实扎实

学校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简称三预)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工作。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四个规范文件颁发后,我校心理中心组织老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查漏补缺,建立健全心理危机“三预”工作机制,确保心育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

一、预防

1、校本课程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寄宿制学校教育管理实际,积极开发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日前,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62个班将心理课纳入课表,作为常规课开设,每周0.5节。心理中心编有《心舞飞扬》校本教材(教案及学生读本),心理老师的公开课及教学设计在龙岗区、深圳市及广东省多次获奖。

2、主题班会及学科渗透

我校老师的许多班会课都充分体现了心育内容,有的班会课策划设计是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共同开发的,《亲情润我心、孝心伴我行》、《清风送我上云霄—高中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我们都是好朋友》、《呵护生命、关爱心灵》等一系列主题班会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认识自我》、《让数学好玩,让数学漂亮》、《直观感受,寓德于乐》等优秀课例无不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学知识与规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3、心理协会

作为全寄宿高中,朋辈教育是珍贵的教育资源。龙城高中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学生心理协会,自2003年成立成立以来已发展14届会员。每年5月份全校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每个班都选有一名班级心理委员,协助心理老师普及宣传心理保健知识,及时反映本班学生心理状态;心理协会还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份报纸——《心灵之窗》、一部电话——《温馨热线》、一个信箱——《忧乐有约》、一台广播节目——《心海漫步》、一个网站——《心灵灯塔》。其中《心灵之窗》报纸每月一期,现已编发了45期。《心灵之窗》高考心理辅导专刊内容分动机激发、学法辅导、心态调整和经验交流等系列主题,既关注学生的心理疏导,又给老师和家长温馨提醒,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4、家长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在每学年的家长会均派发家庭教育宣传单,各班主任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教师为家长一对一解答问题。邀请刘铁榜、蒋平等多位心理专家曾多次应邀来我校给家长做家庭教育报告。一些心理咨询工作根据需要扩展到家庭辅导,邀请学生家长来校与学生一起进行咨询辅导,效果良好。

二、预警

1、心理档案

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许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但由于有思想上的顾虑,不愿让别人知道;也有不少学生由于对自己缺乏正确了解,并不知道或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关注心理健康,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同时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有效监控和干预,每年心理中心都要组织高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心理中心将评估报告反馈给学生个人,对存在轻度困扰的学生建议其自行调节,班主任给予关注;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除提醒本人到学校心理中心或其它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外,还告知学校、老师重点关注和防护,必要时通知家长带学生到专业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2、师生反馈

心理中心工作得到老师们的支持与信任,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学科老师关系融洽,平时,经常有向心理中心老师提供本班个别心理和行为偏差、异常学生的讯息,寻求专业指导;班级心理委员也及时向老师心理中心反映本班学生心理状态。心理中心对问题学生及时做出心理评估,对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及时报告,防患于未然。

三、干预

1、个别咨询

心理中心建立“干预”机制,对少数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四位心理老师,本着“尊重、信任、沟通、理解”的服务宗旨,坚持“倾听、保密、关注”的原则,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真诚与学生交流,耐心对学生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开心锁。根据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严守值班制度,白天全天开放,周三社团活动时间组织小团体辅导,晚上接待个别咨询。仅本学期,心理中心就接待学生主动咨询达300多人次,有3名学生经心理中心评估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心理老师及时通知家长,转介到康宁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2、小团体辅导

针对少数学生出现的带有共性特征的心理问题,心理中心还组织小团体辅导,利用团体动力学原理,让学生在信赖中积蓄力量、在支持中共渡难关。多年来,心里中心策划组织过《如何拥有好心情》、《人际沟通你我他》、《专注力训练》、《考试失败后情绪调整》等小团体辅导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在各级组老师的支持和配合下,心理中心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存在的需要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心理中心的各项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心理老师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今后,我们一定努力使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