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 行动起来 肩负责任 共抗艾滋
——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李银老师,今天我的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爱生命、行动起来、肩负责任、共抗艾滋。
明天是12月1日,您是否还记得这是个什么日子呢?是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更确切地说,是“世界与艾滋病做斗争日”。
艾滋病,这个曾经让全世界的人们闻风丧胆的恶性传染病,从它在1981年的春天被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34年,但是,现在,它似乎正在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难道是艾滋病已经被我们消失了吗?亦或是艾滋病已经成为了一个,只影响极少人的罕见病了吗?当然不是。那么,艾滋病是否已经可以像感冒一样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治疗呢?还是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再对人类构成很大危害的疾病了?答案同样是:当然不是。事实上,艾滋病仍然是一个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的问题不仅仅是复杂的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报告,截至2013年底,全球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仍有3500多万人,而且新增感染者目前正以平均每天6000人的速度增加。迄今已有3900多万人因艾滋病毒相关病症而死亡,2000多万儿童成为艾滋病孤儿。全世界每年要投入了70多亿美元的资金,用于预防艾滋病的蔓延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而艾滋病造成的间接损失是直接费用的10倍,超过700亿美元。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曾这样评价艾滋病的影响:艾滋病正在使人类社会发展的时钟倒转!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艾滋病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在乌干达,这个本来就不太富裕的非洲国家,由于国内三分之一的劳动力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国民生产总值已经下降了30%以上。
我国的艾滋病感染情况也不容乐观。截至今年的10月底,我国报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达到57.5万例,累计死亡人数达17.7万例,未发现和未报告的病例数还有数十万,所以,我国目前艾滋病感染者的总数远比57.5万这个数值要高。虽然我国目前仍属于艾滋病较低流行的国家。但是,全球3500万感染者,75%集中在15个国家,而中国就是这15个国家之一。所以,从绝对数来说,中国仍是艾滋病感染人数较多的国家之一。
同学们,看到以上数据,我们是否应该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忘记了这个依然无法治疗、依然危害人类的疾病呢?我想应该是我们内心存在的——“艾滋病,离我们还很远”的侥幸心理吧!正是这种侥幸心态,让艾滋病正静悄悄地向中国学生逼近,离同学们越来越近,近到了同学们都可以嗅到它的呼吸、感觉到它的脉搏。目前我国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情况呈较快上升的势态:在中国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约15%为15岁-24岁的年轻人, 2015年1-10月份就报告了2662例青年学生感染者和病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7.8%。今年新增感染者中94.3%的是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其中24%左右是同性传播造成的,男女学生感染比率达11∶1。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世界在行动、我们国家更在积极行动。青年学生已经成为今年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国家在46所高校启动了高校艾滋病防控综合试点工作,目的就在于让青年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抗击艾滋病的行列中来,让艾滋病远离大学生,远离青年。11月26日,2015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暨“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结核病防治亲善大使、国家卫生计生委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习近平总书记的夫人彭丽媛教授出席了该项活动,并和参会的嘉宾一同点亮红丝带装置,启动2015-2016年度“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活动,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政府抗击艾滋、消灭艾滋的决心。
和一些原因不同、无法治愈的疾病相比,艾滋病是一个病因明确——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传播途径清楚——它只有三条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预防措施清晰的传染病。只要我们行动起来,树立坚定的预防艾滋病的责任意识;洁身自好、培养正确的性道德观,采用文明健康的方式生活;了解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和信息,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技能;减少对艾滋病毒携带者的歧视,为艾滋病感染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艾滋病就一定会远离我们。
学校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将在12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月活动,希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自己开始,珍爱生命、行动起来、肩负责任、共抗艾滋,为实现人类最终消灭艾滋病的目标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